塞居尔侯爵无男性继承人,酒庄经分割后,由四个女儿继承。拉菲也因此与拉图分开,不过,二者一直属于同一家族所有,并由同一管理者经营直至1785年。侯爵长女与时任巴黎市长的堂兄亚历山大·德·塞居尔联姻,其爱子尼古拉·马利·亚历山大·德·塞居尔伯爵继承酒庄后,庄园衰落了一段时候。1785年,一本题为“拉菲领主”的匿名回忆录赞美拉菲是“世上最美的葡萄园”。
史料上对拉菲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当时纪录的名称为拉菲宫波(Gombaud de Lafite),即位于波亚克村北部的维尔得耶修道院。经证实拉菲古堡从14世纪起就一直是中世纪领主的领地。加斯科涅方言(Gascon,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区旧时称加斯科涅省)中,“la hite”意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当时,这里可能已经种有葡萄树。
早在18世纪初,拉菲古堡的葡萄酒就已打入伦敦市场。1707年,官方的伦敦公报上出现了拉菲的名字:从大不列颠海盗们与皇家海军控制的商船上卸货后(其时正值西班牙王位继承之战如火如荼之际),拉菲被售于伦敦市内的公开拍卖会。公报上将拉菲及“同伴”,即一起参加拍卖的其它法国酒取名为“新法国红酒”。
从2000年到2010年间, 归功于葡萄生长期较为干燥的天气,好年份一个挨着一个,层出不穷。其中,2000、异常炎热的2003、2005、2009和2010年份葡萄酒将会随时间洗练而放射出耀眼星光!世纪在无声中完成交替,窖中陈放的美酒孕育着美好的承诺。这一理智的乐观主义所依持的正是长久以来拉菲古堡对杰出品质的不懈追求。